修补橡胶跑道卷材(预制型)时,需严格遵循材料特性、施工环境及工艺规范,以下是核心注意事项:
一、材料选择与兼容性
专用材料优先:必须使用原卷材配套的修补剂、胶水(如双组份聚氨酯胶)及同批次橡胶颗粒,避免不同品牌材料因成分差异导致粘结失效或色差。
材料状态检查:修补剂需在保质期内(通常12个月),胶水混合比例严格按说明书(如A:B=1:5),搅拌均匀至无气泡(搅拌时间3-5分钟),避免固化不完全。
二、施工环境控制
温湿度要求:施工温度需在10-35℃,空气相对湿度≤85%,雨天、大风(风速>5级)或基层潮湿(含水率>8%)时严禁施工,否则易出现脱层、鼓包。
基础预处理:破损区域基层需干燥、平整、无油污,若基层有裂缝需先灌缝(用弹性胶填充),凹陷处需用修补料找平(平整度误差≤2mm/2m)。
三、修补工艺要点
破损区域处理:
小裂缝需切割成V型槽(深度≥5mm),边缘打磨至粗糙;大面积破损需整块切除至基础层,切口垂直平整(避免斜切导致卷材贴合不严)。
清理时必须用吸尘器或吹风机彻底除灰,确保无杂质(灰尘会降低粘结强度50%以上)。
粘结与压实:
涂刷胶水需均匀(厚度0.5-1mm),基层与卷材背面同时涂胶,晾置至指触不粘(通常15-20分钟)后铺贴,避免“假粘”。
接缝处重叠5-8cm,用热风枪加热至表面微融(温度80-100℃)后碾压(橡胶滚筒重量≥50kg),确保接缝无气泡、无翘边。
四、安全与环保
防护措施:施工人员需佩戴防滑手套、防毒口罩(避免胶水挥发物刺激),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识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
环保要求:废弃材料(如旧卷材、胶水桶)需按工业垃圾规范处理,严禁随意丢弃,修补剂需符合GB 36246-2018环保标准(TVOC≤0.5mg/m³)。
五、修复后检查与养护
质量验收:修补后24小时内检查表面平整度(误差≤1mm/1m)、接缝强度(用手撕扯无开裂),弹性需与原跑道一致(回弹率≥80%)。
养护期管理:修复后48小时内禁止行人、车辆碾压,避免接触水或油污,高温天气需覆盖遮阳网(防止材料过快老化)。
六、特殊场景注意事项
低温环境:低于10℃时需使用低温固化型胶水,或对材料预热(40-50℃温水浸泡),延长固化时间至48小时。
高磨损区域(如起跑区):修补后可额外涂刷一层耐磨面漆(厚度0.3mm),提高抗磨性(耐磨耗≤2.5mg/cm²)。
局部色差处理:若修补后与原跑道存在色差,可喷涂同色封面胶(需先在隐蔽处测试颜色匹配度)。
严格遵循以上要点可避免90%以上的修补失效问题(如脱层、开裂、色差),建议由专业施工团队操作,确保修复效果与原跑道性能一致。